中文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中文版网站】

荷兰语维基百科德语维基百科瑞典语维基百科日语维基百科西班牙语维基百科意大利语维基百科

阿拉伯语中文荷兰语德语世界语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瑞典语英语瓦瑞瓦瑞语宿务语越南语波兰语

维基百科 WIKIPEDIA

德语(德:Deutsch;英:German),语言系属上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其标准形式被称为标准德语(Standard deutsch),是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比利时、卢森堡和意大利的博尔扎诺自治省的官方语言,用拉丁字母书写。
使用德语的人数占世界人口的3.01%,以使用国家数量来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语言,也是世界大国语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欧洲语言管理中心2015年9月数据显示,全球使用德语各方言人数以及德语学习者将近1.77亿人,其中母语使用者9500万,作为第二语的使用者为1200万,外语学习者多达7000万,是世界上最常被学习的外语之一。
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语《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各方言差距巨大,包括高地德语与低地德语两大分支内的数十种方言;词汇不同,语法也不一样,彼此无法通话。高地德语指阿尔卑斯山和临近的德国南部山区,低地德语主要分布于德国北部沿岸地区,低地德语通常又分为三大体系:东低地德语、低地萨克森语、低地法兰克语。德语的Hochdeutsch一词常常被用以指称标准德语,而非高地德语诸方言。
 

历史沿革

  1. 中世纪初期,德语这个词首次出现。其词根来于日耳曼语中的人民(thioda, 形容词 thiodisk)一词,意思是这是一种被老百姓、平民使用的语言。与此相对的是,当时法兰克人的高级阶层一般使用“法兰克式的拉丁语”,后来演化为法语。德语当时并不是一种统一的语言,它是许多地方方言的总称。
  2. 中世纪德意志境内诸侯割据,加上交通不便,各个德语方言的发展相差很大。虽然曾试图建立共同语言,但一般都只局限于各地区,而且只在一定的阶层中被利用。比如北德的低地德语在汉萨同盟最兴盛的时候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海地带成为当地经商的通用语言。
  3. 16世纪,为了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一种方言,为德语的统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路德圣经》所使用的德语方言,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成为后来标准德语的基础。
  4. 1781年约翰·克里斯托弗·阿德隆出版了第一部德语字典。
  5. 1852年起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开始编辑最广泛的德语字典。这部著作一直到1960年才完工。
  6. 1880年康拉德·杜登出版了德语全正体书写字典。1901年经过小修改后,这部字典成为标准德语的典范。其中的内容一直到1998年才被重新订正,以配合具争议性1996年德语正写法改革。
  7. 在过渡期内,新拼法在大部份学校里教授,但媒体则出现新旧拼法混合并行的情况。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指出各州仍可自行决定是否采用新正写法,而且只在学校中具有强制性。这意味著人们在学校以外的领域,仍可使用旧有正写法。
  8. 2007年,在德国国会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又对正写法作了一次重大检讨。2007年,一些旧拼法最终失效。新正写法最明显的影响是词语结尾的-ss,如dass及muss成为可接受的拼法。这种拼法在传统正写法中是不允许的,一定要写成daß及muß。

地理分布

德语是世界上最常被学习的外语之一(在欧洲常作为第二外语教学)。
德语在欧洲使用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和地区有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比利时的德语文化区、卢森堡(卢森堡语被认为是德语的方言之一)。

语法

词类

德语的词按语法功能分为10类:冠词、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动词、连词、介词、副词、感叹词。前六类有词形变化,称为可变词类;后四类无词形变化,称为不变词类。德语中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这个规则也是从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开始的。]尤其在使用动名词时这个规则往往导致错误,因此[90年代时]讨论修改正字法时有人提出废除这个规则。虽然这个建议得到一些知名的语言学家和一些有报纸和电视节目的支持,它受到大多数人反对,因此没有被采纳。德语名词有3种性(阳性、阴性和中性),除了直接对人的名词的性比较规则外其它的词的性往往没有规律。德语还有4个格(主格、宾格、与格、所有格)和两个数(单数、复数)。在使用中,除名词本身发生某些变化外,主要依靠名词之前的冠词、代词、形容词和若干数词的变化来表示名词在句中的性、数、格。动词的变位包括人称、数、时:包括现在时(präsens)、过去时(Präterium)、将来时(Futur I)、现在完成时(Perfekt)、过去完成时(Plusquamperfekt)和将来完成时(Futur II)、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语式(直陈式、命令式、虚拟式)的变化。

句法

德语句子结构的特点:动词谓语为句子的核心,它要求各格的宾语或介词宾语和各种补语。在普通陈述句中,主语或其他句子成分居句首时,谓语动词总是居第二位。如果谓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由可变部分(时间助动词或情态助动词)和不可变部分(动词的不定式或第二分词)构成,则可变部分居第二位(在有些句子中居第一位),而不变部分居句尾,这是德语特有的谓语“框架结构”。句法的另一个特点是从句中动词谓语位于句末,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是:连词或关系代词—主语和句子其它成分—动词谓语。

词源

德语的词汇量估计为30万~50万。按其来源可以分为3种:1,继承词,指从印欧语和日耳曼语时期流传下来的词语及其派生词与复合词;2,借词,指在历史上从外族语吸收并已为德语同化了的词;3,外来词,指从外族语吸收而仍然保留原有特点的词。继承词和借词的重音大部分在第一个音节上,外来词的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或倒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音节上。词汇构成的特点是大量使用派生与复合的手段,复合构成在德语构词法中最为普遍。两个以上的各种词类的词均可复合成一个新词。名词第一字母都要大写。

格位

  1. 第一格(Nominativ):又名主格。做主语、表语。
  2. 第二格(Genitiv):又名属格。做定语或介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不及物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3. 第三格(Dativ):又名与格。做“静三动四”中的“静三”;或做间接宾语;或作不及物动词的宾语;或作只支持第三格的介宾结构中的介词宾语
  4. 第四格(Akkusativ):又名宾格。做直接宾语或介词的宾语。
如:Ich mag das Buch von dem Kind.(我喜欢这个小孩子的书。)
这里,ich是一格,das Buch是第四格,dem Kind是von这个介词支配的第三格。
同样的意思可表达为Ich mag das Buch des Kindes。这里,des Kindes是das Kind的第二格,表示为das Buch的定语,即,“这个小孩子的”书。
注:关于“静三动四”:
德语通过在方位词后添加不同格的名词表示“存在”和“运动”,表示“物体存在某处”时采用第三格,表示”物体向某处运动“时用第四格。
如:Ich bin nach Frankfurt am Main gefahren.
Gestern ist es schon in die Schule gegangen.

特点

德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属于同一语族的还有:英语,荷兰语,挪威语,瑞典语,冰岛语。
在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语是官方语言。
在瑞士,比利时,卢森堡,纳米比亚,德语作为官方语言的一种,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语含有30个字母,其中4个是特殊字母。
德语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规则,掌握了发音规则(一般需要10课时左右),就可以顺利阅读一般的德语文章。
一般单词表和词典中都没有为德语单词标注音标。需要根据德语的发音规则来读,如果有特殊情况,例如来自其他语种尚未被德语化的词,一般都会标注发音。
德语一共有42个音素,元音音素19个,辅音音素23个。
德语中名词分阳性,中性,阴性三种。不能和汉语中对应来分词性。例如,德语的“女孩”(Mädchen)。
初学德语,要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后才能找到内部的一点点所谓的规律。以词形为例,以-er,-or,-ist,-ant,-ent结尾的表示职业的名词多为阳性;以-e, -ung, -heit, -schaft, -in, -tät, -tion, -ssion, -sion, -ie结尾的名词多为阴性;而以-chen, -lein, -nis结尾的名词多为中性。
德语中动词要变位。根据人称时态的变化动词要有相应的变化,还有第一分词,第二分词的变化等。
德语的语序分正语序,反语序,尾语序三种。

语言关系

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独立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日耳曼语族西支的独立语言包括德语、英语、荷兰语、弗里希语、比利时荷兰语、南非荷兰语、低地苏格兰语等独立语言。虽然各个语言由于外来词汇的影响,单词拼写并不完全一样。但是基本发音(欧洲日耳曼语族独立语言的发音有非常多的地方并不像传统的印欧语系)、基础词汇、内在逻辑都非常接近。
由于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自丹麦南部,德国北部的石勒苏益格盎格琳(ANGEL)和德国下萨克森(NiederSachsen)一带,古英语(Old English或Anglo-Saxon,是指从450年到1150年间的英语)受古低地德语的影响非常大,发音,语法,单词拼写非常接近。英语融入很多外来词,比如很多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挪威语和希腊语词汇,而且语法比欧洲绝大多数独立语言都要简单,是欧洲日耳曼语族独立语言里最另类的一个。

德语方言

德语方言一般分为低地德语和高地德语两种。
现代德语方言分为中部德语和上德语两部分,标准德语以中部德语为基础。奥地利和瑞士的方言属于上德语。德语语言区南部有比较多的方言如奥地利方言、施瓦本方言、巴伐利亚方言、黑森方言、科隆方言、柏林方言等。一般来说越向南方方言的发音越强硬,多短音,多a音。
高地德语
高地德语,南部德国、奥地利、瑞士的德语方言。“高地”指阿尔卑斯山和临近的德国南部山区。
值得注意的是,常有人将高地德语与标准德语混为一谈,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高地德语对应的德语词汇是Oberdeutsch,“Ober”一词意为“高处、上方”,指阿尔卑斯山和临近的德国南部山区;而标准德语对应的德语词汇则是Hochdeutsch,其中“hoch”一词也有“高”的含义但在这里则意为“高贵的、高级的”,而不是指地理概念。
Hochdeutsch一词在德语中专指标准德语,标准德语发音以德国中部(汉诺威周围)方言为基础,德国、奥地利、瑞士使用相同的德语正写法。
低地德语
低地德语通常分为三大体系:
1.东低地德语,包括柏林、梅克伦堡等地区所使用的东、西普鲁士德语都属于东低地德语。
2.低地萨克森语,例如北美堪萨斯的德裔群体所使用的门诺低地德语(Mennonite Plautdietsch),不来梅、杜塞尔多夫等地使用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下萨克森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绝大多数城市、以及荷兰东南部很多省的一部分。
3.低地法兰克语,包括荷兰语、比利时的佛拉芒语(它与荷兰语虽然用词不同,但对应词的发音相同)、荷兰的西林堡语等,所以实质上荷兰语也是一种低地德语,只不过因为政治因素被独立称为荷兰语。一般语言学家认为低地德语是一些独立的语言,而不是德语的一些方言。低地德语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受到标准德语的冲击很大。今天在德国北部地区仍广泛使用低地德语。低地德语保存了日耳曼语族中一些比较原始的成分,它们与荷兰语和古英语的共同点比同各类高地德语之间更接近。各类低地德语的发音通常比较柔软,eː音和长音比较多。
瑞士德语
一般语言学家认为瑞士德语 (Schweizerdeutsch)是德语的一个方言,它与施瓦本方言(Schwaebisch)比较接近。瑞士德语的发音与标准德语的发音相差悬殊,以至于一般德国人听不懂。瑞士德语的正体法与标准德语的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
1.用ss代替所有的ß,例如Strasse=Straße
2.部分地名首字母有Umlaut时用“原字母+e”代替Umlaut标记。
虽然在瑞士也有人利用瑞士德语的发音来书写,但这种书写方式不被正式承认。
官僚德语
官僚德语(Beamtendeutsch),其实这只是德国的古代语言演变而来的,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文言文,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官僚德语是政府专用的。这种德语是德国机关(Behoerden)、法庭(Gerichte)等等使用的语言。理论上来说它是最标准的标准德语了。但与中国的文言文不同的是,这种德语语句往往非常累赘(副句套副句等等),混有许多机关、法庭用的缩写(Abkuerzung)和引用法律(Gesetze),公报(Amtstexte)的条例,加上许多官话中的特用词(比如火灾在官僚德语中不用一般人使用的“Brand”一词,而用冗长的“Feuerereignis”,走火事故),许多教育比较低的德国人,或对一个专业不熟悉的人往往也看不懂用官僚德语写的公报或官方信件。官僚德语常被用来讽刺德国庞大死板的官僚机构。

语言简化

德语新正字法,是德国已正式启动的德语拼写简化计划,拼写简化计划的目标就是让母语非德语的外国人和新移民更容易掌握德语,增加德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人数。其实奥地利和瑞士两国早已开始推行简化德语拼写,但是这一计划却在德国国内一直遭受强烈抵制。德国两大主流媒体《世界报》和《明镜》已经公开表示将拒绝使用经过简化的德文。而德国的父母们则担心他们的孩子会在学校里接受不正统的德语教育。虽然德语新正字法争议不断,但是这部新的正字法在经历了1998年至2005年7年的过渡期后,于2005年8月1日正式生效。

最长单词

在众多外语之中,德语单词之长可谓“名声在外”。综合外国媒体2013年6月3日报道,德国废止了一个长达63个字母的法律词汇。在此之前的6年里,这个单词一直雄踞“德语最长单词”的宝座。
这个超长单词的全拼是Rindfleischetikettierungsüberwachungsaufgabenübertragungsgesetz,通常简写为“RkReÜAÜG”,意为“牛肉标签监管任务委托法”,曾经是德国前波莫瑞州的一项地方性法规。该法规于1999年出台,意在防止消费者感染疯牛病。因为其长度,曾被媒体选为该年度的十大热词。
根据欧盟的建议,肉食牛不再进行疯牛病监测,因此这个超长单词也就失去它原有的意义。取而代之的是一项新法规,叫做“关于牛肉及小牛肉标签监督权的地方性规定”。由于这一法律名词是由多个单词表述的,所以没有出现超长单词。
其实这一防止疯牛病的法律名称是在2007年才成为德语最长单词的。在此之前,最长的单词是Grundstücksverkehrsgenehmigungszuständigkeitsübertragungsverordnung,意为“土地行驶许可授权办法”,共有67个字母,在当年被废止。
德国知名语言学教授安纳托·施特凡诺维奇表示,其实按照德语的特性,理论上可以创造出无限长的单词,德语语言协会就曾在“牛肉标签监管任务委托法”的基础上,带有玩笑意味地发明了一个更长的词汇,以显示德语的这一特性。
那么,63个字母的超长单词被废止之后,现在哪个单词是德语中最长的呢?截至2013年6月3日还不得而知,德国人正在找寻新的“记录保持者”。前波莫瑞州的农业部发言人开玩笑称:“其他州应该努力发明一个新的长单词了!” [1]

学习方法

概述
首先,认真对待德语的语音学习。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大概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光景,顺便学习一些简单的句型和日常表达。
其次,从对话到篇章的学习过程,记单词,看语法。德语的单词和英语都类似的,语法也比较相近,但学习起来还是需要下很大工夫的。
第三,学德语必须抓住动词,动词是德语的核心,在学习上可以参考英语的句型结构,但必须一切从德语学习的实际出发,记词组,短语,句子。
第四,德语是很"讲道理"的一门语言,许多语言现象下都隐藏着固定的语法规则,许多规则要比英语复杂一些,虽然德语听起来不如英语、法语等优美,但思维表达更加严密。所以,要重视语法分析,重视句子结构分析。
第五,和任何外语学习一样,学德语也讲究一个坚持不懈,大量的识记,大量的阅读,经常尝试翻译或者写作,适当的场合练习口语……总之,,须做到每天都学,哪怕一点点,长年累月也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第六,充分利用网络,在当今时代,有许多德语学习的网站,德语专业的朋友也比较多,充分利用这一切机会和可能,给自己营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这样就可以轻松上路了。
德语可分成六大板块: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
下面是学习这六大板块的技巧。
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血液,没有人会怀疑大词汇量对语言学习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这一点在我们做阅读时感觉最为明显。有一种说法是:要想进行简单的对话,词汇量的下限为1000,要想基本看懂德国一般的报纸杂志,词汇量下限为5000。于是很多中国学生狂背词汇,又有很多人反对干背单词。
那么到底要不要背单词,要背多少词汇?我想先说说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很迷恋于背单词,他曾经把德语单词背得象字典一样,以至于上课时老师偶而忘词了还得向他请教。然而他的德语水平很一般(尽管最终也过了DSH),而且只要有一段时间不去复习那些背过的单词,单词很快就会遗忘。
那么,怎样背单词?对不同的单词应当用不同方法记忆:
出现在阅读理解里的单词(这些单词通常比较难,很书面化):背时只需要混个眼熟,知道中文意思即可,不需要会读会写——最主要是你在做阅读理解时能知道它的意思就行了。
口语中的单词:知道意思,能准确说出,会不会写不重要最——主要是你跟别人交流时能把它说出来。背时尽可能开口,准确的读背。
听力中的单词:要能反应出它的意思,最好能写出来——这里关键的是要能反应出它的意思,背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录音,反复的听熟。
写作中的单词:除了要能正确拼写出来外,它的性数格要清楚,还要知道怎么用,背时最好在句子中记忆。
德语中在没有Herr Frau 的时候男名,女名有的时候很难分清。比如说Theodor,Therse 让你区分男女。这时,有一个小窍门:德语中的男名是以辅音字母结尾的,而女名则是以元音字母结尾的。
事实上,在上面五点中,哪些单词属于哪一点并不固定,你完全可以凭你的主观判断去决定对某个单词采取哪种记忆方法。我上面所说的——从另一个角度讲——是为了提醒大家外语听说读写中对词汇掌握程度的要
比较好的一个方法是:兴趣自学+老师辅导。
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在语法的条条框框中填入适当的单词就形成了语言。要想看懂复杂的语句,要想把话说的准,文章写的对,就得有扎实的语法功底。语法和单词都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两者是在初级时最需要打好的基本功。
但有人持另外一种轻视语法的观点。他们反对背语法的条条框框,他们认为语言的表达(例如说话)应该靠语感。说话,应该是一种想说什么就能脱口而出的行为,说话时大脑里不应该先去分析这句话的语法,然后再说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说话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而不是需要预先思考的逻辑思维。我们说汉语时完全靠的是语感,从来就不会预先考虑它的语法结构。学德语也应该是这样,你不需要知道某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你只需要知道这句话本来就是这么说,并且不断的把这句话说成习惯,养成自然。
听力
下面讲讲做听力时常遇到的一些麻烦:
分心。很多人都会这样,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这可是考试的一大忌讳啊!在平常练习听力时就应该彻底改掉分心这个恶习。事实上你应该把你的大脑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做听力时大脑要不停的运动,不停的去理解,去猜测。如果你的大脑因为听不太懂而懒惰下来,那分心也就跟着来了。
分心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是文章太难,很多句子没听懂,逐渐的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分心,或者是文章太长了,注意力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对于这两种情况你可以选择难度适中的听力文章。对于太长的文章你可以把它分成几部分,不要一次性听完,每次听一部分,然后总结一下刚才听到的内容,然后再继续听。另外,边听边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分心。还有,不要连续不断的听同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听第一,第二遍时注意力通常都比较集中,听第三遍以后就觉得乏味了,也开始分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再听下去已经没什么意义,不如就此终止这篇文章,改天再回过头。
口语
德语似乎要比英语更难说出口,如果是在国内学习的同学,学完初级后似乎还没多少人能开口说的,即便是那些在德国学习并通过了DSH的同学,他们的口语水平似乎并不比德国三岁小孩强很多。和听力一样,口语也是国人的传统弱项。
如何提高口语?方法很多,请选择适合你的和能实现的:
A. 找语言伙伴。如果你在国内,这不现实。事实上即便是在德国也不见得就有怎么样好的语言环境。其实,找语言伙伴不一定需要找德国人,只要他是老外,只要他不懂中文,只要你们交流必须要说德语就行。甭管他是哪个国家的,你们要建立起友谊,以便于你可以天天去骚扰他,天天开口说德语。当初我的口语就是跟一个韩国人练出来的,记得刚开始时我们都难以理解对方,跟他对话简直就象鸡同鸭讲,最后还得配上不少的表情和动作才能让对方破译。但是渐渐的,我们的口语都取得很大的进步,考试时我甚至还免了口试。
B. 自言自语。如果你平时就有自言自语说中文的习惯,那么从现在开始,改成自言自语说德语。如果没有这种习惯,那就去培养吧,这是一种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如果你不是那种喜欢说话的人,你甚至不喜欢对自己说话,那么请把你心里的思想转成德语。例如你洗澡时发觉水太烫了,你心里不要想:水太烫!应该想:Das Wasser ist zu hei?!总之就是要培养出你的德语思维。起初你会觉得这样很别扭,因为你经常会碰到一些不会说的单词,从而使你的自言自语进行不下去,或者你会觉得不习惯,很麻烦,很费劲,很口吃。但是只要你坚持下去便是一件好事,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你就会习惯了,习惯后就不会觉得烦了。接着你就可以享受口语日渐提高的快感。
读书对口语的作用见效很快,也许只要两三天,你会惊讶的发觉,你的嘴巴总想说德语,而且你大脑的说话反应也灵活了,德语也说得比以前溜了。这主要是因为你的语感强了。如果你坚持长期读书,不久之后你还会发现,在班上,你读句子要比其他同学流利许多。
阅读
德语阅读水平的提高不仅在于学习者平日不断的积累和锻炼,坚持不懈,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方法一:拓宽阅读范围。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学习外语时会不由自主的运用两种语言背景进行理解,在外语阅读时自然也不例外。广泛而大量的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选择阅读资料时候一定要广。绝不能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德语报刊、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宽学习德语的渠道。
方法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既然相当重要,那么如何将文化背景导人到教学过程中也成为阅读课的要求之一。从学习者方面来看.只有对于所要阅读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有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将注意力集中于阅读材料上,从而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基础。
方法三:灵活运用德语语法知识。德语这们语言跟其他外语不同的地方在于,语法规则比较多而正是由于其语法要求多也为我们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阅读方法。尤其是当文章上下文内容不够连贯,或者无法推测出其词意时,利用德语语法知识可以很有效的理解其文章内容。
方法四:利用现代化手段帮助阅读水平的提高。外语的学习是一个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不论学习那门外语都要在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下功夫。对于阅读来说,想要更快更好的提高其能力,那么综合的运用各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主题内容,每次阅读前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活动,例如:提出问题,图片展示,播放电影片段,播放德语歌曲,讨论,听写,头脑风暴,游戏等等,来激发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和原有的背景知识。阅读后,也会采取回答问题、讨论,辩论、搜索相关资料、制作幻灯片,写报告等活动,创造机会来反复运用跟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强化语言学习的记忆和保持度。

等级考试

  1. 德福考试(DAF)
  2. 教育部考试中心德福考试
  3. 全国大学生德语四级考试
  4. 全国大学生德语六级考试
  5. 大学德语专业四级考试
  6. 大学德语专业八级考试
  7. DSH考试
注:DSH的全称为Deutsche Sprachprüfung für den Hochschulzugang ausländischer Studienbewerber,意为“外国学生申请大学入学德语考试”。